2023-11-28 11:13:23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广东分院
行测中的言语模块是几乎是所有公考中必考应会的,但如何才能做到,每一道都能有力地破题,我相信大多数的人回答要么是多刷题,多做题;要么是针对提问方式,辨别题型,对症下药,不同题型,不同方法,甚至各题型的方法是大相径庭。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个回答无可厚非,但是这往往只是基本理解,如果要达到更深一层,则需要更理性的做题思维作为支撑。也就是说,当你已经辨认该言语题具体属于一种哪种题型时,接下来应该拥有一个理性思维方向,以此引导到正确答案,从而深入命题人的心里。简单来说,言语模块的学习,不仅仅要学习一些技巧和方法,更要培养一种理性的思维。
根据学生的反馈,他们在真正考试中,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对于上课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可能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最后还是靠的语感来做题。因此,我觉得言语理解,不仅仅要学习解题技巧,还要培养言语思维,并且这个言语思维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鉴于言语模块的阅读理解,可以分为概括类题和逻辑填空(部分地方省考也称其为选词填空),所以言语的阅读理解的思维方向,可以总结为两句话,也就是两大思维,第一思维—片段阅读找重点句;第二思维—片段阅读找主体。
第一思维—片段阅读找重点句。之所以要找重点句,一是因为概括类题(主旨、意图、态度和标题类题可统称为概括类题)的提问方式是在问一个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段话重在说明,即在问重点句是什么,而重点句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到重点句相当于间接找到答案。二是因为大部分的言语题的文体是议论文,有针对性的重点句,重点句即为议论文的论点。三是因为重点句相当于文段主要内容,找到重点句就清楚了文段的核心观点。这不仅对概括类题有帮助,对其他言语题的也有启发。所以一旦找到重点句,找到答案也就顺理成章。而如何找到重点句,一是关联词,二是行为脉络,三是辅证论证,这三种都是为了重点句而服务。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道题看看:
【例1】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B.科技发展是公民科学素养的“软实力”
C.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D.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公众素养的同步提高
【答案】D
文段首先引出话题,公众层面和专业层面的表现紧密相连,后文通过转折词“但实际上”引出“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即强调公众素养和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尾句通过反面论证论证这一观点,故文段重在说明公众素质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应D项。
A项,文段重在介绍公众素质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选项偏离核心话题“科技发展”,排除。B项,逻辑颠倒,文段重在介绍公众素质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排除。C项,文段重在介绍公众素质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选项偏离核心话题“科技发展”,排除。
因此,此题选择D选项。
第二思维—找主体。主体词为一个文段论述的中心词,是整个文段所服务的对象词。它一般由主语、宾语充当。由于概括类题侧重考查问一个文段的主要内容,若选项中没有主体词,自然不能称之为主要内容。寻找主体词,分清楚哪个词为哪个词作服务。若选项中没有主体词,直接排除。对于主体词的找法,可以分两种,一是找文段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主体词既然是一个文段想强调的中心词,反复出现是表示强调的一种基本手法。所以主体词的第一种寻找方法是寻找高频的名词。经过统计发现,高频具体的数量可以理解为两次及两次以上;二是基于第一种思维,重点句里重点强调的词。重点句为整个文段所服务的主旨句,其主体词为整个文段所服务的中心词。所以,若是一个文段有重点句,重点句强调的词即为主体词,其主要可以理解主语和宾语。
【例2】近年来,对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代文化的综合比较研究,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中国与中南半岛各国边境接壤最长的是云南省,所以各国学者注意的焦点,往往也就集中在云南一隅。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云南的确有很多文化因素与东南亚的考古发现有相似之处,反映出这两个相邻的地区在古代的关系异常密切。不过我们在全面审查此种关系的来龙去脉时,却发现东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某些因素,其发源地或表现得很集中的地区,并不是云南,而是四川。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古代四川、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密切
B.各国学者日益关注东南亚古文化研究
C.古代东南亚文化的发源地可能是四川
D.东南亚古文化研究需要开启新的视角
【答案】D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对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代文化的综合比较研究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接着介绍由于中国云南省与中南半岛各国边境接壤最长,所以云南是各国学者的研究焦点。最后通过“不过……却”转折,引出文段的重点句,即东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某些因素的发源地是四川,四川是最后话题的落脚点,可以理解宾语,也就是主体词。
第二步,对比选项。AC项都有主体词“四川”,可以保留,而BD没有主体词,排除。对比选项,C的“可能”语气和重点句的“或”相近,是对文段重点句和主体词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和B项:“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密切”“各国学者日益关注东南亚古文化研究”均是转折前的内容,偏离重点。D项:“需要开启新的视角”属于无中生有。
最后,言语模块中,在学习不同技巧后,需要对技巧进行归集整合,形成一种稳定实用的做题思维,这样才能全面认识言语,把握言语。
思维导图:
(编辑:鞍山华图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